中国城商联外研分会学术部部长尚彩霞参加第二届“翻译与文明互鉴”国际学术研讨会

来源:外研分会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5-10-20



 

9月27日,第二届“翻译与文明互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开幕。本次会议主题为“智译无界·文明共生:数智时代翻译助力文明互鉴”。会议由中国翻译协会指导,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北京市翻译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支持,吸引了逾200位来自政府、学界和业界的代表参与并共同深入探讨翻译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价值和路径。中国城商联外研分会学术部部长尚彩霞参加了此次会议。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外文局总编辑、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岸明致辞


中国外文局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岸明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重塑翻译与国际传播的工作流程,人机共译、人机共创已经成为行业的主流趋势。面对人工智能发展为行业带来的深刻变革,翻译行业既要积极拥抱新技术,也要关注人的主体性,努力构建以人为本、技术向善、共生共赢的良性关系,搭建本土与世界对话的平台,讲好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故事。


图片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执行董事、总经理白雪华致辞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白雪华指出,在中华文化语料库建设、数字文物陈展、非遗等业务板块中,都需要语言文化人才参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也给语言文化人才的培养带来新机遇,期待未来能够与学校展开深度合作,共同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图片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馆长许钧致辞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馆长许钧教授指出,翻译学界与业界要回答文明互鉴过程中翻译是什么、翻译如何发挥作用和怎样发挥作用三个核心问题。他认为,在技术赋能翻译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四个问题:译什么、谁在译、译何为、如何译。翻译是动态发展的,翻译界要长期思考这些问题,为探讨翻译与文明互鉴提供学理保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程维介绍了北二外自创办以来在培养中外人文交流人才、服务国家对外战略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她提到在数智时代,学校将继续探索翻译与文明互鉴的新路径、新机制,为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智慧。


图片

签约仪式


本次研讨会还举行了合作协议签署和成果发布仪式。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广明和北二外程维副院长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设中华非遗多语种语料库。


图片

《北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人

工智能应用指南(试行)》


此次研讨会还发布了《北京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人工智能应用指南(试行)》。《指南》由北京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副主任申玉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郑承军,市委外办市政府外办语言处处长黄芳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北京市翻译协会副会长彭天洋共同发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总编辑、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王晓辉,

南开大学哲学院“全球老学”

研究中心主任邰谧侠(Misha Tadd),

北二外人工智能与语言科学学院院长

吴建设作主旨报告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作题为“数智时代背景下对外翻译需走高端发展之路”的主旨报告。他指出译者要树立国际传播意识,让译文具有高度针对性;要具有国际受众意识,用融通中外的语言传播中国;要依靠人机互动,推动翻译不断走向高端。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王晓辉作题为“肩负文化使命,运用AI赋能,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的主旨演讲。他认为,讲好中国故事要关注政治话语的翻译表达、发展故事的生动讲述、中华文化的系统阐述和文明互鉴的深度交流四个维度。翻译人员要具有政治站位、工匠精神、外语功底等十种素质。

南开大学哲学院“全球老学”研究中心主任邰谧侠(Misha Tadd)的主旨演讲题为“何谓全球老学?”。他提出“全球老学”概念,梳理国内外研究老学的历史和现状,并指出,“全球老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对象、视角和方法,建议以全球的视角研究中国经典的翻译和传播。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人工智能与语言科学学院院长吴建设作题为“智能同声传译质量评测的最新进展”的报告。他介绍了学校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外语”布局的具体举措,解读了人工智能与语言科学学院在相关领域的探索与研究成果。


图片
图片

研讨会致辞环节、签约仪式与成果发布

北二外科研处处长李洪波主持,

主旨发言环节由彭天洋主持

图片


图片


当日下午,“经典翻译与文明对话”“文旅智译出海与全球性共创”“人工智能与翻译”分论坛举行。